标准分享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标准资讯

石油和化工行业“十一五”面临的形势李勇武在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工作座谈会上的总结讲话

时间:2012年02月29日分类:标准资讯 发布:标准分享网

同志们:

  这次行业工作座谈会开了两天,时间很紧凑,内容很丰富,收获也很大。绝大部分省区市的行业协会和行业管理机构的负责同志都来参加,在座的,有的是从事行业管理的老朋友,有的是新朋友,大家欢聚一堂,共议行业工作的大事,感到很亲切。

  2003年,我们曾在上海召开过一次地方行业协会建设与发展研讨会,研究和探讨地方协会初创时期的一些共性问题。这次会议,无论从规模还是从议题上看,都大大前进了一步。经过机构改革后5年来的实践,我们对新形势下行业工作规律的认识大大提高,地方协会的建设有了快速发展。所以这次会议的任务,主要是通报行业发展情况,展望行业发展趋势,研究行业工作思路,交流行业工作经验,建立行业工作的体系,形成中国石化协会与地方行业协会、行业管理机构之间,长期稳定、合作互动的联系网络和工作机制。这是形势的要求,也是大家的期望。

  借这个机会,我想讲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会议成果做一个概括和总结;二是谈谈石油和化工行业“十一五”面临的形势;三是就行业协会的改革与发展谈点个人的意见。

  一、关于这次会议的主要收获

  概括这次会议的成果,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第一,对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五”成就和“十一五”发展思路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会上,冯世良副秘书长通报了石油和化工行业“十五”及2005年发展情况。概括地讲,“十五”石油和化工行业在调整结构、科技进步、深化改革、应对入世挑战、加快产业国际化步伐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是行业发展速度最快的五年,竞争能力不断提升的五年,为“十一五”和本世纪前20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同时也是问题暴露更加深刻、发展转型的要求显得越来越迫切的五年。

  中国石化协会副会长、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院长顾宗勤同志系统分析了化肥、石油化工、农药、氯碱、纯碱等几个重点行业的“十五”发展成就、存在问题和“十一五”发展思路及发展重点。对于我们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抓好行业的结构调整、资源节约、科技创新、环保安全等具有行业特色的重点工作,有很大的启发。
  协会科技质量部主任胡迁林同志介绍了《“十一五”化学工业科技发展纲要》。这个《纲要》,按照行业科技自身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科技体制改革的方向,提出了支撑条件和保障措施。这对于提高全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结构调整、把石油和化工行业建设成为创新型行业,有着重大的意义。 总之,会议安排的几个发言,对于我们掌握行业发展现状、了解发展趋势、做好行业工作,都有所帮助。

  第二,沟通了情况,交流了经验,增强了做好行业和协会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会上,四家省市行业协会、行业管理机构的代表分别介绍了经验。云南省化工协会在省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抓住影响行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充分发挥协会的行业引导和服务作用。他们针对磷矿乱采滥挖、资源严重破坏的状况,积极参与磷矿整合工作的督查与调研,着手建立磷矿档案,组织编写全省磷矿、黄磷、过磷酸钙、复混肥等4个行业的市场准入条件,为合理、有效地利用磷矿资源,为磷化工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浙江省医药石化行办重视行业协会的作用,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逐步形成了以地方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为支撑的“一体两翼”工作机制。他们围绕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积极引导和推进行业发展;围绕行业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搞调研、提措施、促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也为新形势下的行业管理做了有益的探索。

   上海市化工协会围绕“服务行业、规范企业、发展产业”这个中心任务,从政府不该做、企业做不了的事做起,进行市场化运作的探索。他们广泛开展行业调查,了解行业和企业的需求,在企业和市场之间充分发挥构筑平台、架设桥梁的作用,在为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提高本行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建立适应市场化运作的协会工作机制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值得我们借鉴。

  广东省石化协会成立不到两年时间,他们坚持“有为才有位”的理念,以主要精力抓全省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发展规划,先后参与了广东省石化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的制定,在指导地区发展、促进石化基地建设、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名牌战略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以高质量的工作成果赢得了政府的重视和企业的信任。

  大家在座谈讨论中,相互通报了各自的情况,交流了经验。普遍感到这次会议很重要、很必要,收获很大、深受启发,许多经验值得学习,许多做法值得借鉴。尽管各地情况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经历了行业管理体制改革中的观念转变和艰苦创业的艰难历程。从政府到协会,从官到民,从管理到服务,地位和角色经历了脱胎换骨的转变。地方行业管理机构的情况可能好一点,但转变管理方式和管理职能的任务也相当重,发展也不平衡。总之,只要我们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开拓进取,行业工作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

  第三,研究了合作的原则、内容和方式,为建立行业工作体系、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会上,周竹叶秘书长简要介绍了中国石化协会的主要职能和机构设置,通报了2006年协会的主要工作,并对《关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与各省区市行业协会、行业管理机构合作的意见》作了说明,大家展开了热烈讨论。这个《合作意见》,就我们之间合作的目的、合作的原则、合作的内容和合作的机制,作了阐述和界定,作为一种尝试,目的是为了共同探索新形势下如何做好行业工作。

  我认为,要做好行业工作,特别是做好协会工作,必须建设一套完整有效的支撑体系,并运用这个体系来凝聚行业的力量。目前,石油和化工的行业工作有三大支撑体系:一是各省区市行业协会和行业管理机构;二是几十家专业协会和专项工作机构;三是包括五大集团在内的特大型企业和重点事业单位。纵向有专业协会和专项工作机构“条条”为主的联系网,横向有地方协会和行业管理机构、大型企业集团和重点事业单位“块块”为主的联系网,这样就形成了纵向相连、横向相通、条块结合的支撑体系构架。

  春节前,我们利用协会的总结大会,向40多家专业协会的负责同志专门讲了这个问题。中国石化协会与各专业协会的关系,既是协会与会员的关系,又是代管的关系。协会要根据国资委的规定,全面履行对专业协会的上传下达、监督检查、党的建设、人事管理、外事审批、财务监督等9项职能。当然,直管和代管还是有区别的,也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充分发挥专业协会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支持他们履行好职责。目前,我们与专业协会每季度召开一次秘书长联系会、重点专业协会理事长联谊会,重点专业协会还参加协会组织的月度经济形势分析会,共同研究行业发展的态势。可以说,纵向“条条”的联系网合作机制已经初步形成,运转得也比较好。

  我感到,中国石化协会与地方协会、地方行办的关系,是以推进石油和化学工业改革与发展为共同目标的合作互动关系。合作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石油和化工行业工作的沟通、协调和协作,促进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发展。合作的原则,就是以服务行业发展、维护行业利益为宗旨,坚持自愿、平等、互助、互利,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

  作为一种探索,我们把合作的内容尽量细化,列了7个方面、24条。同时对合作的机制和方式,提出了一些设想。搞合作,总是要有渠道、有载体的,这样才能实现形式和内容、动机和效果的统一。特别是类似今天这样的行业会议,最好每年至少开一次;也可以针对行业、地区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召开一些专题的、片区的小规模会议。大家聚在一起,议议事,谈谈心,沟通情况,统一认识,对做好行业工作很有好处。当然,各地情况不同,合作的内容也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这个《合作意见》,是根据目前行业工作的实践,从发挥行业协会职能的角度草拟的,很不成熟。讨论中,大家提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在国家协会与地方协会和地方行业管理机构的关系上,大家希望国家协会从有利于行业发展的大局出发,发挥好行业指导和协调作用;大家对加强行业内的沟通与合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表示了很高的热情,对合作的框架和内容也形成了初步的共识。会后,要集中大家的智慧认真修改,再发给大家征求意见,最后形成正式的文件,作为今后长期、稳定合作的基本依据。

  这是我要讲的第一个问题。

  二、关于石油和化工行业“十一五”面临的形势

  今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认真总结和分析“十五”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对于确定“十一五”的发展思路、安排好“十一五”的工作意义重大。如何评价石油和化工的“十五”成就,正如我刚才概括的,是发展速度最快的五年,竞争能力不断提升的五年,行业国际地位空前提高的五年,但同时也是问题暴露更加深刻、发展转型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的五年。

    成绩可以归纳为六个方面:

  (一)勘探开发与生产稳步增长,主要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主要经济指标居国民经济重要位置。

  “十五”期间,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取得新的进展。原油新增探明储量比“九五”增长30.1%,天然气新增探明储量是“九五”的2.1倍,2005年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分别比2000年增长11.2%和80.2%。53种重点石油和化工产品的产量,有40种比“九五”末增长50%以上,占统计产品总数的75.5%,其中17种产品的产量翻了一番甚至几番,接近统计产品总数的1/3。代表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乙烯产量达到755.5万吨,居世界第三位,五年增长累计60.8%;合成树脂、聚酯及合纤单体、合纤聚合物等市场需求量大的产品产量均增长一倍以上。目前,我国已经不仅是石油和化工产品的消费大国,同时也跃升为生产大国,已有二十多种主要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前列。随着生产的发展,石油和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2005年,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增加值完成8733.5亿元,比2000年增长96.0%,年均递增14.4%,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13.2%;销售收入完成3.3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153.4%,年均递增20.4%,占全国工业销售收入的13.5%;利润完成3708亿元,比2000年增长185.6%,年均递增23.4%,占全国工业总利润的25.8%。石油和化学工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二)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正在形成,科技进步取得丰硕成果。

  “十五”期间,石油和化学工业技术创新能力迅速提高,全行业已经拥有一大批企业技术中心,其中国家级技术中心44个。他们主动承担并出色完成了国家级科技项目,在技术创新中日益显示出主体地位的作用。五年来,全行业在许多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开发成功了一系列成套技术和重大工业化成果,共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二等奖34项,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106项,获得国家批准授权专利54600多项。塔里木盆地高压凝析气田开发技术、灵活高效双提升管催化裂化技术、大规模MDI制造技术等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的突破,在一些重要领域打破了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国内自行开发的超冷凝聚乙烯技术和成套聚丙烯技术已用于石化企业的扩能改造,给企业带来丰厚的效益。炼油行业开发的催化裂化家族技术(如DCC、CPP、ARGG等),已广泛用于中心炼油企业的改造。生产清洁燃料的高活性加氢精制催化剂技术、稀酸综合料浆法制磷铵工艺等一批新工艺、新技术的成功开发与推广应用,有力地推动了石油和化工产品的结构调整,促进了产业升级。中压加氢裂化技术、甲醇低压羰基合成醋酸新工艺技术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批重大石油和化工技术装备研制也取得可喜成果。国产化大型乙烯裂解炉和大型裂解气压缩机投入使用,以煤为原料的大型氮肥国产化项目建成投产,载重子午胎成套设备国产化率超过90%,湿法磷酸、磷酸二铵、丙烯腈等十多套国产化装置和关键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大提高了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

  (三)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绩,行业竞争能力不断增强。

  首先是产业集中度显著提高。五年来,形成了12个千万吨级的炼油基地和5个70万吨级以上的乙烯生产基地,800万吨/年以上炼厂的原油加工能力已占总加工能力接近50%。氮肥行业在煤资源丰富的地区加快发展,仅山西省五年合成氨产量增长92.2%,尿素产量增长255.6%。其次,油气管网供输体系初步形成。陕——京和西气东输工程的完成,原油和成品油管道建设也实现了新的突破。第三,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向高技术、高功能方向转移。合成树脂专用料比例从23%提高到51%,合成纤维差别化率从16%提高到45%;离子膜烧碱产量已占总产量的29.5%;重质纯碱生产能力已占总产能的35%;尿素、磷酸二铵等高浓度化肥及子午线轮胎、农药杀菌剂和除草剂等产品的比重都有明显提高,行业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

  (四)化工园区建设蓬勃发展,集约型经济优势开始显现。

  目前,全国经省级以上政府批准设立的各类化工园区已有60多家,对于提升行业发展水平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五年来,许多著名跨国公司纷纷进驻园区,一批行业急需又长期引不进来的技术和项目在园区落户,为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化工园区建设也推动了石油和化工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提高准入条件,严格招商引资把关,一批老企业进入园区,采用先进技术,改变原料路线,淘汰落后产品,增强了核心竞争力。化工园区建设有助于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专业特色突出的化工园区核心产业不断做大做强,综合性化工园区利用产业关联性吸引和带动了一批相关产业,对推动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民营企业快速成长,行业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改变开放二十多年来,石油和化工民营企业逐步发展壮大。特别是“十五”以来,民营企业已经遍及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各个领域,企业的数量、产值、销售收入及资产总额在全国化工总量中占有相当的比重,成为推动行业发展最活跃的力量。许多民营企业通过充分发挥机制优势,果断决策、大胆创新、重视科技、吸引人才,实现了快速发展,大大增强了竞争实力。五年来,石油和化工民营企业发展不仅数量增加、规模扩大,更重要的是成长能力不断增强,许多民营企业下功夫提高自主研发能力,独立研制开发有竞争力的产品,在精细化工、生物工程和化工新材料等高技术领域独占鳌头,涌现了一批引领行业发展的龙头企业。还有许多民营企业依托自身产业和资源优势,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稳步建立海外生产和销售网络,为促进国际经济合作做出贡献。

  (六)对外经济合作格局基本形成,融入国际市场步伐加快。

  “十五”期间,石油和化工行业对外交往与合作不断扩大,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2005年,全行业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986.3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168.1%,年均递增21.8%。BP、壳牌、埃克森美孚、巴斯夫、拜耳、大金、杜邦、阿托、德固赛等世界著名跨国公司纷纷进驻中国,不仅投资建设生产基地,而且设立研发中心。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公司积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努力开拓油气资源的合资合作,实现进口资源多元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目前,我国油气国际业务范围已扩展到20多个国家,拥有海外项目60多个,境外权益油产量2700万吨,天然气产量27亿立方米,对弥补国内油气资源不足,建立国外稳定的油气资源供应基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问题暴露也更加深刻了,有些问题已经非常明显地影响到行业的发展。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矛盾:

  首先是提高国际竞争力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矛盾。改革开放20多年来,石油和化学工业总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行业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依然很弱。因为,这些年行业发展主要依赖的是引进技术,自主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原创技术不多。大氮肥已经引进了多少套,现在不少地方提出了利用煤炭资源搞氮肥的规划,技术和装备依然是要引进。从20世纪70年代引进13套大化肥到现在30多年了,才在德州搞了一套国产化装置,还在试运行阶段,我们引进的技术没有完全消化吸收,科技创新除了要抓原始创新外,更重要的是消化吸收,引进的都没有消化好,谈什么创新?此外,对我们自主开发的技术,企业也要高度重视、积极采用。目前,中国石油和化工全行业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化工行业的总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要落后15~20年。所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矛盾,是当前乃至今后的主要矛盾。

  其次是快速发展与资源短缺的矛盾。随着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资源不足的问题已经凸现出来。原油2003、2004年进口量分别占原油总需求量的36%和42%,2005年进口量又比上年增加了400万吨;硫磺进口从2000年到2004年平均每年进口量增加100万吨,在硫磺进口的同时,硫酸2000年到2004年进口量年递增48.8%;原盐进口从2000年到2004年,年均递增515.6%。一方面是资源短缺的问题显现,一方面又存在高耗能产品无序发展,进一步加剧了资源不足的矛盾。一些地区纯碱、烧碱、焦炭、电石、PVC、甲醇、黄磷、氮肥、磷肥、PTA投资过热,造成新的盲目建设和资源浪费。甲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建和拟建的甲醇生产能力约1500万吨,加上现有能力500万吨,到2010年将达到2000万吨左右。如果再加上各地拟建和前期规划阶段的项目,总计生产能力将达到5000万吨以上。而专家预测,同期我国甲醇总的需求量也就是1500万吨。烧碱:这两年出现了新建、扩建的高潮,到2005年底国内产能合计1520万吨,今年预计新增产能260万吨,2007年还将有几个大的氯碱项目投产或开工。烧碱产能的迅速扩张也给电力供应带来严重的问题。电石:我国电石产量已超过世界其它国家产量的总和。从2002年以来,每年净增产量100万吨以上。据国家发改委统计,目前还有在建项目162个,产能484万吨;拟建项目41个,产能189万吨。2004年的产能约1600万吨,产能仅发挥50%多一点,再增加600多万吨产能,无疑将造成投资和资源新的浪费。

  第三是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与行业技术和管理水平落后的矛盾。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和第三大贸易国。但也要看到,这些年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走的是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老路子。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球的4%,但一次性能源消耗约占全球的12%。目前我国化工生产中,作为原料消耗的能源占能源总消耗量的40%,化工单位产值的能耗是美国的4.1倍,与日本比差距就更大了。长期依靠高消耗、低产出来支撑经济发展是行不通的,必须走资源节约型的道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四是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与环境治理能力不足的矛盾。这些年,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对生态和环境付出的代价也是非常沉重的。石油和化工是污染较重的行业,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的排放量分别居全国工业总排放量的第1、4、5位,特别是废水、废气的污染还有可能越过国界,对周边国家造成影响。最近几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连续发生了几起特大恶性事故,在国内和国际都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我认为,石油和化学工业不发展不行,不治理也不行,谈“化”色变更不行。发达国家的化工企业和行业协会,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推广“责任关怀”的理念,把健康、安全、环保作为企业对社会必须承担的一种责任。我们这些年虽然也在抓安全、环保,但显然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理念,更没有变成一种企业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而要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除了提高注重环保的意识之外,还必须有治理三废的先进技术。在这方面,我们的差距是很大的。

  总之,回顾“十五”的发展成就,使我们进一步增强了做好行业工作的信心;分析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也使我们对做好行业工作有了一种紧迫感和使命感。石油和化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十一五”的任务是艰巨的,行业协会的责任是重大的。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确定我们的工作思路、安排我们的工作重点,凝聚全行业的力量,加强全行业的协调,大家同心同德,为实现“十一五”石油和化学工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而努力奋斗。

  这是我要讲的第二个方面的问题。

  三、关于行业协会的改革与发展问题

  会议期间,我听了部分同志的发言,也和一些新老朋友交换了意见,感触很深。这里,我想结合这次会议的主题,讲一点自己的认识。有些意见,前不久我已经在浙江省石化协会成立时谈过。这里再重申一下。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我国的行业协会有了很大发展,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行机构改革;把综合经济部门改组为宏观调控部门,培育和发展中介组织。回顾这几年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历程,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在政府宏观调控下自主经营、自我发展。专业经济管理部门不再具有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活动空间,从化工部到石化局,再从石化局到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反映了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进的过程。如果说,从化工部到石化局是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一次大变革,那么,从石化局到石化协会则是行业管理体制又一次大跨越。

  但是,改革也给我们的行业工作提出了很多新的课题。专业经济部门撤消了,政府的职能转变了,行业的工作谁来做,怎么做?行业的利益谁来维护,怎么维护?政府采取宏观调控措施的依据找谁要,制订政策法规找谁商量?行业的统计、信息和经济运行分析、预警分析工作谁来做?分支行业、广大企业的诉求找谁去反映?涉及跨行业、跨地区的问题找谁去协调?等等一系列的新问题出现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随着一系列改革配套措施的不断完善,行业协会等社会经济组织的作用也就逐步凸显出来了。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成立的时候,国家经贸委曾对综合性行业协会明确了17条职能,很多职能是针对政府机构改革后行业工作出现的“空档”和“缺位”提出来的。

  根据5年来的实践,我们感到,行业协会在行业工作中的作用,概括地讲就是6个字:“参谋、服务、桥梁”。

  ——参谋。就是政府的参谋、企业的顾问,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为企业发展提供咨询。行业协会可以把经济学者、社会名流、行业专家都聚集在一起,把行业力量凝聚起来,研究和解决一些关系行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我感到,协会工作脱离政府的领导和指导,不行;但完全依赖政府,也不行。这几年,我们围绕制定行业发展规划、研究产业发展政策、落实宏观调控措施,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是抓规划方案的制定。组织重点专业协会和规划院研究起草了“十一五”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思路(草案),以及科技发展、行业节能、石油替代等一批专项规划。

  二是参与政策法规制定。提出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意见》、《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化肥产业政策》、电石和纯碱行业市场准入条件等一系列政策建议。

  三是组织重大课题研究。完成了《石油和化学工业产业政策研究与建议》、《石油战略研究》、《化学工业实施循环经济的政策建议》、《关于利用高新技术推进石油和化学工业结构调整的战略研究》等20多项重大课题。

  这些规划方案、政策建议、研究成果受到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有的已经付诸实施,有的体现在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对于维护行业利益、贯彻宏观调控政策、引导行业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服务。就是为行业发展服务,为企业服务。其实,给政府当参谋也是一种服务,是从更高的层次上为行业发展提供更重要、更有效的服务。所以,服务是协会的基本职能,是协会工作的根本宗旨。服务的内容很广泛,根据我们的实践,可以概括为以下7个方面。

  一是行业引导。比如,为了促进化工园区健康发展,我们连续举办了3届发展论坛,提出了《关于化工园区发展的指导意见》;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行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我们编制了行业实施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征集推介了100多项支撑技术;为了引导企业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履行对社会和谐发展的责任,我们召开了中国责任关怀促进大会,率先在全行业倡导责任关怀理念等。这些都是针对行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而采取的引导措施。

  二是提供信息。通过建立和完善信息采集渠道和经济运行分析体系,定期召开行业信息发布会,通过协会网站网刊和信息报送,向企业介绍国民经济总体运行情况、石油和化工产业政策和发展趋势,预测主要产品的产销形势、市场变化、价格水平、投资方向,为企业制定和调整生产营销策略提供服务,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三是科技进步。石油和化学工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推进行业科技进步,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是协会的一项有特色的重要职能。这几年,我们通过组织重大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开展科技成果鉴定、评选和推荐行业和国家级科技进步奖、总结推广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的经验,对于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下一步,还要成立行业“科技创新促进委员会”,专门抓科技进步,把石油和化工行业建设成为创新型行业。

  四是维护权益。石油和化工是反倾销案件最多的行业之一。协会把维护产业安全和企业利益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建立了行业解决国际贸易争端协调委员会和产业损害预警机制,直接参与和协助企业开展反倾销申诉应诉案20多起,协调上下游企业间的关系,与日本等主要贸易国开展官民对话,与有关政府部门共同开展欧盟白皮书的应对工作等,有效地维护了企业的权益和产业的安全。

  五是质量管理。为了有效规范市场,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我们组织制修订和复审本行业国标、行标4000多项,对近千家企业颁发了4000余份产品质量认证证书,向社会推介了一批“用户满意企业”和“用户满意产品”,积极培育和推荐中国名牌产品,目前,已有62个企业的18种产品进入中国名牌行列。

  六是咨询服务。协会可以组织行业的技术人才资源,从规划布局、产业定位、结构调整、投资方向、项目评估、安全环保等方面,为地方和企业开展咨询服务。5年来,已经为河北、新疆等10多个省区市以及晋城、兖州等几十个项目提供了规划、信息和技术服务。

  七是人才培训。协会积极推进行业人才队伍建设,组织行业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已经建立了43个技能鉴定站,制定了34项化工国家职业标准,初步建立了培训考评和质量督导体系。开展了职业技能资格鉴定,根据企业的需求,组织了能源、环保、信息、反倾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境内外培训工作。

  总之,行业协会服务的内容很广泛,真正干起来,有干不完的事,是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

  ——桥梁。就是联系企业和政府的桥梁,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企业通向国外的桥梁,本行业与相关行业的桥梁。行业协会把这座桥架起来,要做的事很多。根据这几年的实践:

  一是上情下达。就是传达中央指示精神,宣传国家产业政策,推动宏观调控措施在行业的贯彻落实。比如,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循环经济、自主创新、结构调整、资源节约等大的方针和原则,都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尽管行业有自身的特点,但都必须服从这个大局。国家采取电石“降温”政策,从行业角度看是个限制,但从国民经济全局看是必须的,我们也要坚决贯彻。最近,国家要对127个敏感区化工项目进行环境风险评价,动作很大,这是全局,我们也要积极配合。

  二是下情上传。就是向政府部门反映企业的诉求,帮助企业解决困难。这几年,我们抓住影响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先后就化肥生产优惠政策及流通体制改革、争取烧碱优惠电价和氯碱企业合理电价、停止硝铵进口、电石出口关税、制止磷矿掠夺式开采及矿石出口无序竞争等提出专题报告,对维护行业的正常生产和经济利益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化肥煤、电、运价及退税问题的报告,温总理两次批示,得到协调解决。

  三是横向协调。就是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比如,协会出面协调大庆油田帮助川化解决了因汽轮机组故障被迫停产的燃眉之急;协调扬子石化解决了巨化的原料供应问题;协调海关总署解决了南宁化工厂离子膜烧碱引进设备征收关税问题;协调铁道部解决了云浮硫铁矿矿石外运的困难;在组织反倾销应对工作中,为协调国内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关系也做了大量工作。

  四是内外交流。就是为地方和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搭建平台,开辟渠道。我们通过承担中美、中英等政府间合作项目,与国际化工协会联合会、世界氯协会以及韩国、日本等10余个国际或国家同业组织定期交流互访,与杜邦、道康宁、德固赛等20多家大型跨国公司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组织了中国国际化工展、中国石油和化工发展国际论坛等一系列国际、国内展览会、研讨会、交流会等,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普遍欢迎。

  此外,我们还出面组织与相关行业之间的合作。比如,与轻工业联合会共同推进塑料产业发展,与煤炭工业协会联合开发煤化工、煤转化技术,与汽车工业协会共同推广醇醚燃料及醇醚清洁汽车,与卫生防疫机构联合推进防疫化学品的研制,等等。

  总之,协会的桥梁作用是多方面的。这个作用发挥好了,协会工作的路子就会越走越宽,行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就会越来越大。

  应当看到,建设中国特色的行业协会,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国外的模式可以借鉴,但绝不能照搬。这几年,虽然在实践中做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政策不配备、法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结构不合理、行业不规范等问题。外部环境可以由国家通过配套改革整体优化,但协会自身的建设与发展要靠我们自己来努力。从5年来的实践看,重要的是要抓好两条:一是转变观念;二是有所作为。

    转变观念是推进行业协会改革和发展的必要前提。目前,我们的行业协会大多是从政府部门“脱胎”而来。地位和角色用行政手段一下就改变了,但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的转变却是长期的任务,角色由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变为社会经济组织,职能由行政管理变为行业服务,适应这种地位和角色的变化,需要一个很艰难的过程。要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围绕“当参谋、搞服务、做桥梁”这三项职能,彻底转变思想观念,调整工作思路,改进工作作风,加强自身建设,树立良好形象。这对于初创时期的行业协会来讲,尤为重要。

  有所作为是实现行业协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证。要把宏观经济形势与中央调控政策、行业运行态势和企业发展诉求同协会的职能、定位有机地结合起来,明确宗旨,理清思路,该干什么,能干什么,干了什么,今后怎么干,切入点在那里,心中要有数。一方面要积极宣传石油和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争取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要做好我们自己的工作,包括“责任关怀”、“MSDS数据表”、“GHS危险化学品分类标识”、“欧盟白皮书”的应对等等,这个“关”我们早晚要过,否则将来没有人和我们打交道。总之,要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协会在促进行业发展的大事上真正体现出应有的作用,使广大企业真正享受到协会带来的好处。有“为”,你就有“位”了。现在行业协会不搞点收入,这么多人怎么办,这么多事怎么干,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如果你参谋当得好,服务很到位,正常的收费我看不是问题,这叫“物有所值”。所以,行业协会一定要有一股开拓精神、奉献精神和进取精神,要拼命地干,拼命地钻,抓住政府机构改革、职能转变这个机遇,把政府不该管也管不好而协会能干的事情,主动承担起来,不干则已,要干就干好。

  地方行业管理机构直接承担着本地区石油和化工行业管理的重要职责,地方协会与本地区企事业单位有着最直接、更密切的联系。这是共同做好行业工作的一个重要基础。我相信,在各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一定能够在推进地方石油和化学工业的改革和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也相信,地方协会和行业管理机构与中国石化协会的合作互动关系,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将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为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我就讲这三方面的意见,供大家参考。谢谢大家。


下载地址

标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