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分享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标准资讯

三问中国食品安全标准

时间:2011年11月03日分类:标准资讯 发布:标准分享网

  一问:标准为何“执行难”?

  农业部有关专家介绍,我国食品相关标准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等四级构成。目前我国已制订了包括各类食品产品标准、食品污染物和农药残留限量标准、食品卫生操作规范在内的众多标准。但从暴露的案例来看,不少标准没有得到有效执行。

  有关部门权威人士分析认为,标准“执行难”的原因很复杂。主要是标准分散交叉,缺乏协调机制。目前的各类食品标准分散于农业、质监、卫生等六七个部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QS”(质量安全)制度等,多种标准在市场上往来冲突,不仅百姓云里雾里,就连企业也不知就里。

  据记者了解,我国食品安全的法规,目前有产品质量法、食品卫生法、《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等,具体的食品质量标准近3000个,但遗憾的是,这些法规和标准由于多头管理,存在严重的交叉冲突,同时又都不全面。

  有关专家警告说,多头监管,实际上造成了“谁都管不好”的局面,出现了一些监管的“真空地带”,出了问题后,又互相推诿,或默不作声,这种局面必须尽快通过体制创新得到扭转。

  二问:监管部门为何“缺位”

  记者最近在北京高校采访,不少人提出质疑:像“苏丹红”事件,为什么直到欧盟市场禁入含“苏丹红”食品一年半后,运用欧盟标准进行检测才引起我国有关部门重视?十多年前就禁用的“苏丹红”,不法奸商们却一直大肆在用,我们的众多监管部门此前都在忙什么?

  事实上,“苏丹红”事件比较集中地暴露了“监管缺位”问题。

  如果仔细观察近年来工商、质检等部门的“监管政绩”,其管理重心主要集中在查处假冒伪劣产品,诸如劣质奶粉、毒大米、假冒食用油等,至于食品内在成分和含量是否合格,则很少列入检查范围。

  一些消费者说,对于屡禁不止的食品安全问题,该处理的不处理,一次次“手下留情”,甚至进行权钱交易、以权谋私。像去年的“阜阳劣质奶粉”事件,正是因为生产、经销等管理部门监管失职,才会造出那么多“大头娃娃”,某种程度上说,这无异于谋财害命。

  三问:离国际标准有多远

  最近立顿红茶涉嫌“氟化物超标”事件引人注目,农业部有关专家出面替立顿红茶“正名”,结果受到质疑。某种程度上说,这一事件彰显国内行业标准门槛过低,从而引发国人对食品安全评价标准的高度关注。

  有关专家坦言,我国早已加入WTO,国内一些食品标准明显老化,必须尽快与发达国家接轨,否则将处境尴尬。受各方面的压力影响,去年年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业部等九部门终于出台食品国家标准的修订计划,开始对现有食品行业的国家标准体系进行调整,将使采用国际标准的比例由23%提高到55%。这实际上显示,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的距离还相当大。

  据了解,在我国,农产品的追溯性标准系统基本还是空白。目前,我国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源头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威胁较大。其中,农药和兽药对食品源头的污染是主要问题。统计表明,目前全国存栏猪是4亿头,97%是散养的,这意味着市场上绝大部分猪无法确认其来源。

  专家说,无论从国内食品市场安全还是提高食品出口竞争力的角度讲,我国都急需“补课”,尽快与国际标准拉平,否则我国农产品将面临重重“壁垒”,难有作为。

 


下载地址

标准资讯